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梅兰芳大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从收复“故土”到凝聚“同心”,京韵新声叩响文化共鸣

更新时间:2025-07-07 16:00  浏览量:1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抬棺西征,收复新疆”……承载着穿越时空文化分量的新编历史京剧《故土新归》于7月6日在乌鲁木齐京剧院迎来新疆首演。

这台以晚清名将左宗棠收复新疆为蓝本的新编历史京剧,不仅是历史叙事的艺术重构,更是以戏曲为媒介,在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了精神力量。
历史如何在京剧舞台上“活”过来?

7月6日,乌鲁木齐京剧院外景。记者王畅彤摄

艺术作品是让历史走进现实的重要手段。当创作者准备将历史故事、鲜活的历史人物搬上戏剧舞台时,便注定要直面“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双重淬炼——既要守住历史的筋骨,又要赋予艺术的温度。这需要建立“历史顾问+艺术团队”协同机制,邀请历史学家、文化专家参与剧本打磨,确保两者之间的平衡。

共同的历史记忆、文化根脉、价值追求、审美共鸣与精神原乡——这些深层的文化基因,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积淀,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孕育。

文化自信的底气,正源于此;文艺创作的动力,亦发于此: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中汲取哲思,从人文精神里提炼情怀,从道德规范中凝聚力量,方能让作品扎根文化厚土,直抵人心。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史实,向来以“铁血”形象存于史册。由国家京剧院与乌鲁木齐市京剧团(新疆京剧团)联合创排的《故土新归》,并未止步于事件的复刻——它以“湘江夜会”“一炮成功”等场景为诗性切口,让历史人物从泛黄的史料中“立起来”,也让我们看到一个既有铁骨担当、又有血肉温度的左宗棠。

两年多的创排过程,主创主演团队多次踏访“一炮成功”景区,触摸左宗棠纪念馆的老墙,将左公渠的潺潺水声、古粮仓的斑驳砖纹,都化作了舞台上的艺术密码——巨型地图投影如长河奔涌,勾勒出西征的壮阔轨迹;冷暖灯光交织如日月流转,隐喻着家国的艰难抉择;人工造雪装置飘落的细碎雪片,更将雪夜追思的场景,凝结成可触可感的视觉诗行。此时,历史不再是教科书上冰冷的铅字,而成为观众指尖能触、心头可感的精神脉动。

天山雪水如何滋养京剧的根脉?

《故土新归》在珍视京剧程式美学的基础上,更以开放姿态实现了多维度的创新突破。在叙事结构上,它让历史智慧与当代价值在舞台上交相辉映,产生时空对话的美感。

音乐语汇上跨界融合,使新疆艺术元素与传统皮黄琴瑟和鸣,既深扎传统土壤,又舒展时代新枝。

在创排上也有新的尝试,剧中全部角色都将设A、B角,通过新剧的创排合作,带动演员、编导、舞美等人才的共同培养。通过髯口抖动传递内心挣扎,用台步顿挫展现壮志豪情、战争场景的剑花手法等,乌鲁木齐市京剧团(新疆京剧团)青年演员王晨羽(饰左宗棠B角)在前辈国家京剧院副院长田磊(饰左宗棠A角)的手把手指导中,完成了从“演故事”到“传精神”的蜕变。

“以戏带人”不仅为舞台输送了新鲜血液,更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注脚。基于这一成效,可探索建立“戏曲人才培养长效机制”——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新疆青年演员进修,同时邀请国内艺术家定期开展大师班,为新疆文艺事业注入更持久的生命力。

一台戏如何叩响中华民族的共鸣之音?

《故土新归》的价值远超出一部历史剧的范畴。当舞台上唱响“一寸山河一寸血”,台下的观众能清晰感知到:这本质上是同一种精神的延续。剧中各族群众共护边疆的群像戏,呼应的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现实图景。

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并非抽象的精神符号,而是一条坚韧的精神纽带。尤其在短视频时代,碎片化信息冲击着人们的深度认知,京剧以其“唱念做打”的综合艺术形式,为历史叙事提供了沉浸式体验——年轻观众可能记不住史料中的具体年份,但会为“抬棺西征”的舞台形象震撼,进而主动探寻历史背后的精神密码。为了让这份由京剧点燃的历史共情在年轻群体中持续生长,不妨以《故土新归》为切口,开发系列主题文创,如戏曲脸谱盲盒、角色手办等,用潮流形式将戏曲美学融入日常生活。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在政策支持、科技赋能、跨界融合与消费升级等多重因素推动下,新疆演艺市场如“一池春水”被激活,推动着这片歌舞之乡向演艺高地迈进。

这方舞台的焕新,源于对文化资源的深度开掘与创新转化:龟兹壁画元素在舞剧《龟兹》中重生,丝路驼铃在舞蹈诗剧《在远方,在这里》里化为诗行,木卡姆韵律在歌剧《木卡姆恋歌(万桐书)》中激荡新声,更有小剧场话剧《虎口脱险》、广播剧《金色的胡杨》、音乐剧《西游记》等精品剧目的文化演绎。

当我们将目光投向新疆的每一寸土地,会发现这里的文化基因一直在延续。从千年前守护丝路安宁,到近代蒙受国难却不屈不挠;从抗战时中国共产党播撒革命火种,到新中国成立后建设者的热血奉献……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中华文明的精神基因。

从“故土”收复的历史壮举,到“同心”铸魂的时代共鸣,当《故土新归》的京剧锣鼓在天山脚下敲响,那铿锵的鼓点、悠扬的胡琴,分明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回响。 这或许就是《故土新归》留给时代的启示:唯有让历史在艺术中重生,才能让精神在传承中永恒。(王媛媛)

场馆介绍
名称:梅兰芳大剧院命名:以中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命名建筑面积:13000余平方米地理位置:北京西城区官园桥东南角,西二环和平安大道的交叉点建筑层数:地上5层,地下2层隶属:中国国家京剧院特点:集传统与现代...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32号
乘107,118,19,209,392,685,693,701,特4路等至车公庄西下车,或
梅兰芳大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