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提供梅兰芳大剧院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演出资讯  > 音乐会

闫树军的读书笔记62:《中国抗战话剧图史:1931-1945》

更新时间:2025-07-07 15:03  浏览量:1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与抗战有关的图文记录和摄影集80部作品之六十二:《中国抗战话剧图史:1931-1945》

2018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由胡传敏、张凌南编著的《中国抗战话剧图史:1931 - 1945》,宛如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扇通往抗战时期中国话剧抗敌运动的历史大门,以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老照片,为我们梳理和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让我们得以窥见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话剧人在民族危亡时刻的热血与担当。

翻开这部沉甸甸的著作,仿佛踏入了一条时光隧道,回到了那个风雨飘摇却又充满激情与抗争的年代。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警钟敲响,中华民族陷入了深深的危机之中。上海的左翼戏剧运动犹如划破黑暗的一道闪电,最早组织演出救亡戏剧。那舞台上演员们悲愤激昂的表演,每一句台词都如同一颗颗子弹,射向侵略者的心脏,唤起了民众心底的爱国热情。这星星之火,逐渐形成燎原之势,为后来的话剧抗敌运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局势的日益严峻,1936年“国防戏剧”主张的提出,如同响亮的号角,号召全民族团结一致共同抗日。这一主张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理念,更是时代的呐喊,将话剧与民族救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凝聚了众多话剧人的力量,使话剧成为了团结民众、鼓舞士气的有力武器。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救亡演剧队、抗敌演剧队如同一支支无畏的先锋队,奔赴各地宣传抗日。他们不顾艰难险阻,在战火纷飞的土地上,在简陋的舞台上,用精彩的演出传递着抗战的决心和信念。他们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每到一处,都像播下了希望的种子,让抗日的思想深入人心。这些演剧队的背后,有着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的坚强支撑,中国共产党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卓越的组织能力,引领着话剧人在抗战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而1944年成功举办的第一届西南戏剧展览,更是抗战话剧运动中的一座丰碑。在国统区那样复杂的环境下,这场展览汇聚了众多优秀的话剧作品和话剧人才,展示了抗战话剧的辉煌成就。尽管困难重重,但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推动和组织下,展览得以顺利举行。它不仅是一场艺术的盛宴,更是一次凝聚民族精神的盛大集会,彰显了中国话剧人在抗战中的坚韧与力量。

这部《中国抗战话剧图史:1931 - 1945》的独特价值在于,它通过大量当时留下的照片、书影等珍贵历史资料,对这一时期的话剧运动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梳理。这些照片,每一张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它们或许记录了演员们在后台紧张排练的场景,或许捕捉到了舞台上精彩瞬间观众们激动的神情,或许展现了演剧队在艰苦环境中奔波演出的画面。它们生动地呈现了抗战时期中国话剧运动的发展脉络,让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历史细节得以重见天日。

对于广大读者来说,这部书是了解历史的一扇窗口。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抗战时期中国话剧人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他们用自己的艺术才华,为抗战事业贡献了独特的力量。那些舞台上的表演,不仅仅是艺术的展现,更是对侵略者的有力控诉,对民族精神的大力弘扬。读者在翻阅这些照片和文字时,仿佛能听到那个时代的呐喊与呼唤,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在面对外敌入侵时的不屈与抗争。

而对于专业工作者而言,这部书无疑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线索。它为中国现代戏剧史的研究提供了详实的资料,为深入探讨抗战时期文化艺术与民族救亡的关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书中丰富的史料和独特的视角,有助于专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和分析这一时期的话剧运动,挖掘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中国抗战话剧图史:1931 - 1945》以其独特的呈现方式和深刻的历史内涵,成为了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它让我们铭记那段历史,铭记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话剧人在民族危亡时刻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这部书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启示,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传承和发扬先辈们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场馆介绍
名称:梅兰芳大剧院命名:以中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命名建筑面积:13000余平方米地理位置:北京西城区官园桥东南角,西二环和平安大道的交叉点建筑层数:地上5层,地下2层隶属:中国国家京剧院特点:集传统与现代... ... 更多介绍
场馆地图
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32号
乘107,118,19,209,392,685,693,701,特4路等至车公庄西下车,或
梅兰芳大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