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圈养的动物退化现象探寻国粹京剧的未来之路
更新时间:2025-03-14 15:06 浏览量:16
我们常听说,圈养动物的退化现象时有发生。比如那些被圈养的猛兽,失去了在野外生存的本能和野性,变得温顺而依赖人类的照料。
这看似与国粹京剧毫无关联,但细细思索,却能从中找到一些关于京剧未来的启示。
一、圈养动物由于生存环境的改变,逐渐丧失了原有的天性和生存能力
传统京剧(包括其他曲种),曾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璀璨明珠,然而如今却面临着衰败的困境。曾经那热闹非凡的戏园子,如今观众寥寥;曾经那令人陶醉的唱腔,如今也鲜有人能真正领会其中韵味。
造成传统京剧衰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大家对京剧院团和演员的批评声浪中或可了解一二。
国有院团旱涝保收,就如同动物园为一样为动物们提供衣食无忧生存条件;而动物们在没有竞争对手和生存压力的状态下失去斗志和自我生存能力。
还有,就是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让人们的娱乐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种新兴的娱乐形式如电影、电视剧、网络游戏等占据了人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传统京剧的表演形式和内容相对较为固定,缺乏创新和与时俱进的元素,观众群体呈现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年轻一代对其的关注度和参与度相对较低,难以吸引年轻一代的目光。
这就如同圈养动物内因和外因使它们失去了自然繁衍的能力,京剧也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难题。
二、圈养动物放归野外,一定要进行野化训练
我们不能因此就对京剧的未来感到悲观。可以借鉴其他成功的传统文化传承经验,为京剧注入新的活力。
1、院团改革、还是改革,重新注入活力。
国有院团的体制必须改革,铁饭碗要打破,其他传统艺术形式也一样。
优胜劣汰,撤并优选,推向市场。再不改革就会从濒危走向灭绝。
2,创新是关键。京剧需要在保留其核心艺术价值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的特点和观众的需求进行创新。
可以在剧本创作上融入当下的热门话题和社会现象,让京剧的故事更贴近生活,引发观众的共鸣;在表演形式上,也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多媒体投影、灯光效果等,为观众带来更加震撼和独特的视觉体验。据说民间相声社团德云社郭德纲在这方面给做了一定的探索和尝试,效果不错。
3,要加强宣传和推广。通过各种媒体平台,如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向更多的人介绍京剧的魅力和价值。举办京剧文化节、京剧进校园等活动,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和了解京剧。
4,培养新一代的京剧人才至关重要。在学校和艺术院校开设京剧专业课程,提供系统的培训和教育,培养出既有扎实的京剧功底,又有创新意识和市场意识的人才。
最后,是不是可借鉴一下保护大熊猫的成功经验。
放归自然并不是不放任不管,保护、必须保护。
政府和社会各界已经给予了京剧等传统艺术很多的支持和关注。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完善的保护和传承机制,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最终达到放归自然的目的。
总之,从圈养动物的退化现象中,我们看到了危机,但也看到了希望。只要我们积极采取行动,国粹京剧和其他艺术形式都必将迎来新的生机,在未来的文艺百花园中继续绽放光彩。